社工馨語

目睹家暴的他說:長大了,就不會傷心

目睹暴力兒少服務,本質上就是陪伴的工作。而陪伴的影響力,需要仰賴時間的推進與發酵,尤其處於快速成長期的學齡前兒
閱讀全文

是我被迫的無奈,放棄了良善的選擇? 

每年有多少對父母在司法爭論、鬥爭的過程中被迫而無奈的選擇放棄孩子,或想放棄孩子? 這個答案非關數量,而是無限循
閱讀全文

船到橋頭可能不會直!但我活在當下、奮力向前 

這是小花的自述。花蓮勵馨陪伴了小花脫離受暴環境,走上自立道路。像這樣的受暴婦女家庭,時常發生在花蓮各個角落,邀
閱讀全文

耕馨家園料理時光

今年5月中旬疫情蔓延前,少女放學回到耕馨家園,看到家園生輔姊姊在廚房準備晚餐時,少女總習慣走到廚房問:「姊,今
閱讀全文

用 創傷知情 的眼光,看見孩子心理的傷

偉偉(化名)是一個七歲的男孩,剛進學校二個月,經常動手攻擊同學,老師常收到許多家長氣呼呼的控訴他們的孩子被偉偉
閱讀全文

面對疫情,提供服務的我們 會這樣照顧自己

自中央政府宣布全國三級警戒後至今,宜蘭勵馨的社工們對於所服務的對象,依舊沒有鬆懈:大多數的服務對象面對疫情衝擊
閱讀全文

改變 找回自己的幸福

剛開完會議後,公務手機上,小凌傳來一則訊息:「社工,我決定簽約租屋了。」     20年前,小凌與先
閱讀全文

陪伴的意義:性侵害事件背後受傷的倖存者與重要他人

在性侵害領域服務的這幾年,看見服務對象受到傷害後辛苦的復原歷程,同時也發現,除了服務對象之外,其身邊重要的人也
閱讀全文

【社工馨語】異鄉的溫度

小芸來自中國,現年36歲的她,於23歲時因與前夫相識相戀而遠嫁至台灣來,對小芸而言,婚姻並不是不切實際的童話,
閱讀全文

【社工馨語】歡迎回家!

回家之路雖近在咫尺,但因著疫情,向晴家園首次的回娘家活動,一延再延,終於在一月十五日完滿落幕。等待了一年多,能
閱讀全文

從時事新聞看見勵馨服務對象的日常

近期從立法委員受暴到藝人夫妻網路貼文事件,再次引起社會大眾對親密關係暴力、夫妻相處、性別角色…等等議題的專注。看似繁雜的議題,之於勵馨而言卻是我們工作的日常.....
閱讀全文

陪她找回珍貴無比的踏實與安心

「社工,原來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雖然繞了一大圈,但現在的我,感到很踏實和安心。」看著眼前的大容,我知道即使就業
閱讀全文
1 2 3 4 5 ... 13 14 15 ... 17 18 19 20 21
1 ... 13 14 15 ... 21

訂閱電子報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分享
勵馨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