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兒少

當我們談論家庭暴力時,常聚焦於直接受害的成員,但其實在暴力現場中,目睹暴力的孩子也是受害者。這些兒少,雖未親身遭受肢體攻擊,卻長期處於高壓、恐懼與混亂的環境中,心理創傷不容忽視。這類兒童與青少年被稱為「目睹家暴兒少」。
針對目睹兒少的早期辨識與介入非常關鍵。無論是透過情緒支持、心理輔導,或是重建親子信任與安全感,都是協助孩子走出陰影、恢復內在穩定的關鍵步驟

目睹暴力的孩子,還要承受多少「愛」的代價?

家暴壓力下的抉擇:是為孩子,還是為自己? 在家暴家庭中,社工最常遇見受暴婦女面對婚姻的抉擇:明知與對方過不下去
閱讀全文

夾在衝突家庭中好痛苦?目睹兒少的心聲,向日葵小屋陪伴孩子與你一同面對

※本文重點※ 當家庭暴力成為日常的一部分,最無助的,往往是那個沉默觀察一切的小小身影。許多兒童與少年在家庭衝突
閱讀全文

「我怕害了我的孩子」走過家暴創傷,成為不一樣的大人

小月是一個很有生命力的媽媽,一天,她緊緊抱著她心愛的兒女,親親他們的額頭說:「謝謝有你們!你們是我人生中最美好
閱讀全文

小小肩膀扛起家:陪伴目睹暴力兒少走出親職化的成長困境

在家暴家庭中,許多目睹兒少被迫提前長大,扛起照顧弟妹與維持家庭秩序的責任。失衡的家庭關係讓他們的童年悄悄流失。
閱讀全文

歷經離婚與親權訴訟…受暴婦幼拍親子寫真,開啟「新」生活

人的生活,無論是外在或是內心,都無法透過第一眼客觀的認定他的經歷或是生活,如同一座冰山,我們僅能透過視覺看到一
閱讀全文

有時噴火龍、有時木頭人?經歷父母衝突的「目睹兒」需要「創傷知情」理解

從小目睹爸媽吵架的小誠,像隻機警的小鹿般擅長預測「危險」。每當小誠察覺到父母之間氣氛緊張、張力漸起,他就會跑回
閱讀全文

孩子要的很簡單:陪伴、支持、傾聽,一起陪目睹兒少找回安全感

聖誕節、新年跨年即將來到,許多家庭正規劃著全家旅行或到近郊走走,但對於已經離開暴力與親密關係、又身兼數職的婦女
閱讀全文

陪伴目睹兒少探索自我價值,走在創傷復元的旅途上

對很多人而言,家是一個舒適又放鬆的地方。完成整天疲累的工作後回到家,享用一杯熱茶,與家人一起享用晚餐,分享生活
閱讀全文

別把孩子當離婚籌碼,聽聽他的聲音

不論情侶或夫妻,在親密關係生變或一方遭受到伴侶家暴後,除了彼此間的情感容易產生變化,大多選擇的結局便是分手。相
閱讀全文

如果你是我媽媽,你會陪我蓋堡壘嗎?

目睹兒少最常見的,便是在情緒上與自己或與環境隔絕,有些孩子展現出的是超理智、常被大人以為是「成熟懂事」的模樣;
閱讀全文

從後端走到前端—我所看見的妳/你

「阿他們都這樣啦,吵一吵又不離婚,被打也活該阿!」一次次看著報導家暴新聞底下的網友留言,其實很可以理解民眾的情
閱讀全文

濃霧散去後燦爛的陽光

「我常覺得做人家妻子的就還是要守好本份啊,所以以前他要罵我都還是讓他罵,直到女兒跟我說,他以後絕對不要結婚,我
閱讀全文
1 2 3 4 5
1 2 ... 5

訂閱電子報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分享
勵馨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