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字,有時像在掘井,一點一滴,挖出那些壓在心底的水。
在那堂自由書寫課裡,不是每句話都要講道理,不是每個故事都得有結尾。有些句子,是情緒自己跑出來的。它們不為誰表演,只為讓「未曾說出口的故事」被好好安放。
自由書寫,正是一種能安靜自處的方式,讓大家從回應、照顧他人的社會角色中抽離出來,重新回望自己、照顧自己。這裡的書寫,和學校學的寫作課不一樣:沒有格式、沒有結構,甚至不需要邏輯,唯一的規則是「手不要停」。你可以寫兩分鐘,也可以寫五分鐘。不是為了寫得漂亮,而是讓筆觸跟著情緒走,讓字句替你把卡住的情緒寫出來。
我記得…
我記得我曾經實踐過,觀察自己每天的小確幸這件事。
起因是發現自己很少留意到自己的生活週邊,
看到身邊的人都能在聊天中詳細的訴說自己生活上發生的趣事,
我卻一件都想不起來, 想要逼自己踏出,嘗試交網路筆友,
叫自己每天要 發現一兩件可以分享的事情。
我開始看見身邊的花草樹木、太陽、天氣,
發現自己身邊其實是那麼的生機勃勃,
每個生命都是那麼的璀璨喜樂。
跟網友分享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
重要的是我很享受和自然環境有連結的感覺,
這就是活在當下,我有很長的時間都忽略了這些。
後來我發現自己對每日天氣情有獨鍾 ,
對別人說的第一句話都是,
今天天氣如何如何… 蠻好笑的。
天氣看似每天在重複, 其實天天都不一樣,
有很多細微的地方,只是我不知道如何和別人表達不同,
跟別人說的時候好像在播報今天的氣象新聞,哈。
嗯,繼續向我的怪人之路進發。
——光腳的愛麗絲劇團成員ADA
老師說:「寫出來,和唸出來是不一樣的。」
寫,是情緒的出口;唸,是情緒的落地。
如果唸到某一句會哽咽,那句就值得你停下來,好好看看。
那是身體在提醒你:你還有話沒說完。
這也是自由書寫課的設計之一,「見證朗讀」的時刻。在團體中唸出自己的文字,不只是讓別人聽見,更是讓自己重新聽見內心的聲音。常常,一句話觸動了誰,團體便展開一段真誠的延伸對話,這些連結,便是療癒的第二層。
寫完之後,唸給自己聽。若唸到某句會哽咽、有情緒,可以此句再做另外一篇的起始句。
有一句話,我想對你說…
1.我不是過去的我了
2.就摔到不怕摔為止
3.把淚流到乾!(就哭吧!)不要把淚水留在身體內
4.緊急聯絡人(心情太糟可以找誰)
在多年後,回想這一段往事
你會覺得這只是過往而傷痛。
但已經不會哭了
(若會再哭,表示淚還沒流完,還沒清完,那就繼續清吧!)
我自己是我自己安全的防護墊
(我變堅強了,我成熟長大了)
——光腳的愛麗絲劇團成員雨澄
我們可能不認識彼此的故事,
但我們都經歷過成長、失落、拉扯與修復。
自由書寫,讓這些心情浮出水面,讓我們知道:
原來脆弱,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有。
每次上課時,老師會提供一個簡單的句首,像是「我記得……」、「我希望……」、「童年是……」。看似平凡,但對於許多早已習慣壓抑情緒的成年人來說,那是一個重新打開感覺的引子。每個人從相同的起點出發,卻能寫出完全不同的內容。
未來
未來,想要去想,
未來,不敢去想。
未來,自己會流動,
未來,同時在流動。
未來,如果想不出來,不知如何走,就走在此刻。
感受風感受陽光,傾聽靈魂的聲音,讓情緒流過,未來就是每一個當下。
未來,是過去的積累,
未來,是責任的堆疊。
未來,走不動了,就好好享受休息,未來,休息夠了,就起來走動走動。
未來,從不停止來到,
未來,在眼前。
——光腳的愛麗絲劇團成員ADA
自由書寫課不只是為了訴說創傷,更多的是為了關照當下的自己。光腳的愛麗絲劇團成員關心的議題很廣,可能有長照、身體健康、關係拉扯或生活中說不出來的壓力。自由書寫提供了一個低門檻、不設限的空間。
更重要的是:在朗讀與傾聽之間,悄悄發生了第二層的療癒。
有人用聲音撐住了自己的心,也讓別人的心被撐起來。這些文字,不是為了鼓勵誰變得更正面、更成熟,只是想說「有些傷不必掩蓋,有些疲憊不用否認」。我們不必時時堅強,也可以慢慢走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如果你也正在尋找一種方式,讓自己能喘口氣、說出話、找回感覺。不妨試著寫下來。不用為任何人寫,只為了重新遇見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