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

目睹暴力的孩子,還要承受多少「愛」的代價?

家暴壓力下的抉擇:是為孩子,還是為自己? 在家暴家庭中,社工最常遇見受暴婦女面對婚姻的抉擇:明知與對方過不下去
閱讀全文

從年輕的困惑到熟年的沉默,我陪家暴倖存者走過不同年齡的痛

身為親密關係暴力被害人的社工,我時常走進不同年齡層服務對象的生命故事裡,聽見被壓抑許久的聲音。這些服務對象中,
閱讀全文

「我怕害了我的孩子」走過家暴創傷,成為不一樣的大人

小月是一個很有生命力的媽媽,一天,她緊緊抱著她心愛的兒女,親親他們的額頭說:「謝謝有你們!你們是我人生中最美好
閱讀全文

曾說「我不該出生」的她,如今想帶他人飛行——用夢想撫平目睹暴力兒少的傷

安安成長於傳統家庭,長期目睹父親情緒失控、責罵母親,這讓她自幼承受巨大情緒壓力,也深深影響她的自我價值感,甚至
閱讀全文

小小肩膀扛起家:陪伴目睹暴力兒少走出親職化的成長困境

在家暴家庭中,許多目睹兒少被迫提前長大,扛起照顧弟妹與維持家庭秩序的責任。失衡的家庭關係讓他們的童年悄悄流失。
閱讀全文

醫學診斷背後,受暴婦女「家庭暴力」與「精神疾病」的雙重汙名

進入庇護安置家園的受暴婦女和孩子,每個人都帶著自己過往的經歷。少數婦女經過3到6個月的沉澱、梳理、修復,整合可
閱讀全文

歷經離婚與親權訴訟…受暴婦幼拍親子寫真,開啟「新」生活

人的生活,無論是外在或是內心,都無法透過第一眼客觀的認定他的經歷或是生活,如同一座冰山,我們僅能透過視覺看到一
閱讀全文

是受暴還是互相傷害?「不完美受害人」與家暴社工眼中的「情境式暴力」兩難

30年前,一位受暴婦女鄧如雯不堪忍受伴侶長期凌虐,憤而殺夫之舉驚動台灣社會,這催生《家庭暴力防治法》於1998
閱讀全文

家暴社工在幹嘛?回不了娘家的他們,還有一個避風港

這是來自勵馨基金會服務對象漾漾的一封信: 「我是一個來自中國大陸的新娘,做了一個影響人生的衝動決定。我與先生認
閱讀全文

看見親密暴力中的言語與精神暴力、行為控制、高壓控管

婷婷像洩了氣的汽球,神情疲憊沮喪地坐在社工對面,輕聲的喃喃細說:「我好累….….我要到什麼時候才能結束這樣的生
閱讀全文

改變 找回自己的幸福

剛開完會議後,公務手機上,小凌傳來一則訊息:「社工,我決定簽約租屋了。」     20年前,小凌與先
閱讀全文

【社工馨語】從鬼滅之刃看一個人長成的淡淡憂傷

前一陣子火紅席捲大人小孩的鬼滅之刃,除了激烈戰鬥之外,背後蘊藏了許多「同理」的成分,而非單從表面的「工具性指標
閱讀全文
1 2
1 2

訂閱電子報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分享
勵馨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