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7
|

從對立到共好?兩個家庭的故事,寫下「友善父母」的可能

撰文/黃容蓉(屏東分事務所 社區家事商談服務 社工)

屏東勵馨開展「社區式家事商談服務」,透過專業社工幫助家長理性規劃子女的生活照顧,協助家長為孩子創造「友善共親職」的成長環境。作為社工,我見證了兩段對比鮮明的家庭歷程:有家長因報復心態將孩子捲入紛爭、將訴訟變成傷人利器,也有家長在衝突中仍記得「一起愛孩子」的初衷。透過社工協助與家事商談,我們期許用「合作父母」理念重新牽起家長與孩子的連結,讓孩子不必成為家長爭輸贏的籌碼。

 

離婚衝突之中,仍能選擇愛的方式

有機會藉由法院的父母心理教育課程,與透過訴訟解決離婚紛爭的父母們,分享「如何保護孩子遠離父母離婚衝突的傷害」,對我而言,每一次的分享,都是一個全新的機會,真誠的期待能與父母們就我這幾年在法院家事服務中心及社區家事商談的工作經驗,起來思考和關注:

面對人生僅次於「喪偶」,排名第二的巨大壓力,在身心如此煎熬和混亂的狀態下,選擇以自我照顧和兼顧子女照顧的安排,來回應離婚對生命的衝擊。

 

當對立蔓延,孩子的情緒將無處安放

這幾年陪伴過的離婚家庭,留在我印象中的父母,他們有著極鮮明的對比: 

A夫妻的離婚訴訟,在法院纏鬥多年,法官轉介社工協助會面交往的服務,不論是陪伴會面交往、諮商,從孩子的外顯行為,都能看到孩子在忠誠矛盾中的極度為難與痛苦,最終孩子選擇以跳牆逃跑的方式,反應其難以承受的強烈情緒;而主要照顧者也將其在婚姻中各種負面情緒投向社工,在法庭上以法律訴求彌補心理情感需求的失落…

「我怎麼能讓他好過!」的報復心態,讓兩個成人和孩子們都陷入痛苦的深淵,直到孩子再次以身心症、在校的問題行為,表達出壓抑的痛苦,訴訟才得以終止,而這股負面的力量,早已狠狠的折傷正待展翅飛翔的羽翼! 

 

以共好為方向,孩子的笑容會告訴你答案

B夫妻的離婚也一樣承受痛苦的煎熬,只是愛孩子的心,始終是夫妻在混亂茫然中的方向,既想要保持有彈性的照顧方案,卻又因為缺乏對離婚的調適、角色的轉換與溝通方式,反倒衝突不斷、挫折連連,父母和孩子相互牽連、情緒起伏。

透過社工提供的家事商談溝通平台,使原先的初衷找到了相對應的方法,能在訴說中彼此理解,進而產生包容與接納,實實在在的成就了:「離婚後,我們要一起愛孩子」的初衷。

B夫妻已不再是夫妻,在像好搭檔,可以一起陪著孩子吃飯逛街、一起共乘機車出遊…,孩子總是笑得很燦爛,好像早晨的陽光般清新可愛,要不要牽起爸爸媽媽的手讓他們復合,也不再是孩子認為必須要完成的事,因為他臉上的笑容已反映了父母的心境

要穿過離婚的迷霧,無法迴避必須經過流淚谷,一路上是帶著愛?或恨?這股生命的力量,至終將帶來不同的結果!

募資方案
愛擁抱生命~陪受暴婦女尋找復原力
前往介紹頁面

訂閱電子報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分享
勵馨基金會